香港人對美容護膚追求極致,近年美容儀器大行其道,動輒售價數千港元,被譽為護膚神器。不少上班族女性每日加班後回家,仍會花費半小時使用美容儀器,期望借助科技保持肌膚水潤嫩滑。然而,為何部分使用者效果未如預期?高價美容儀器宣稱能刺激膠原蛋白生成、促進血液循環及深層清潔,但有些人使用一段時間後,卻覺得效果平平。在花費數千元購買前,不妨花兩分鐘了解護膚的科學原理。

皮膚衰老的真正元兇

隨年紀增長,皮膚面臨多重挑戰:自由基帶來的氧化壓力攻擊細胞同膠原蛋白、30歲後每年約1-2%的膠原流失、慢性炎症損傷組織、糖化作用令蛋白質變硬失去彈性、細胞能量下降減弱修復力。單靠外用產品或美容儀,多數只能治標,難以應付這些根本元兇。想了解外用同內服分別,不妨參考以下表格:

 

皮膚問題

原因

外用效果

內服效果

失去彈性,下垂鬆弛

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隨年齡減少(25歲後每年約減1%),加上重力影響。

可刺激膠原生長,補充表面彈性,但深層效果有限。

可減慢膠原流失,提升整體彈性,例如攝取膠原蛋白、維生素C及抗氧化食物。

皺紋及細紋

陽光UV損壞彈性蛋白,皮膚乾燥,表情動作重複。

可平滑細紋,補充水分,但無法逆轉深層損傷。

可修復皮膚損傷,減少皺紋形成,例如食用含抗氧化成分(如維生素E)、Omega-3及膠原蛋白的飲食。

乾燥缺水,無光澤

透明質酸減少,環境污染及高濕度加劇負擔。

可即時補水,增強吸收,效果顯著但短暫。

可改善水分保留及微循環,增加光澤,例如補充透明質酸、維生素B5及抗氧化食物。

色斑及暗沉

陽光UV刺激黑色素過量,微循環差導致毒素積聚,慢性炎症加劇色素沉著。

可淡化色斑,提亮膚色,但深層色素難改善。

可減少黑色素生成,促進排毒及提亮膚色,例如攝取維生素C及抗氧化飲食。

皮膚變薄,易敏感

激素變化(如更年期膠原流失30%),污染及壓力削弱皮膚屏障,慢性炎症惡化。

可補充脂質,舒緩敏感,但無法解決根源。

可強化屏障功能,減輕炎症及敏感,例如食用含Omega-3、膠原蛋白及抗氧化成分的食物。

毛孔粗大,油光滿面

遺傳及生活習慣(如熬夜、高油飲食),皮脂分泌失調,慢性炎症刺激油脂過多。

可清潔毛孔,控制油脂,但遺傳因素難改變。

可調節內分泌,減少油脂分泌,例如補充鋅、維生素A及抗氧化食物。

整體老化加速

吸煙、高糖飲食、壓力、空氣污染,自由基累積及慢性炎症加速細胞損傷。

可修補表面損傷,但無法清除內在自由基及炎症。

可對抗自由基及炎症,延緩老化,例如攝取含抗氧化成分(如維生素E、穀胱甘肽)及膠原蛋白的食物。

單靠美容儀未必足夠?

美容儀器在護膚方面確有其獨特優勢,例如能在短時間內改善肌膚表層,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或補充水分,使肌膚更具光澤與彈性。然而,單靠美容儀器要全面改善皮膚狀態可能存在一定局限,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點:

  1. 深層損害難以完全改善:例如「失去彈性」受25歲後每年約1%膠原流失同重力影響,美容儀可補充表面彈性,但對深層結構嘅修復有限;「皺紋及細紋」因UV破壞彈性蛋白,能平滑細紋但細胞層面嘅損傷難逆轉。
  2. 慢性炎症及自由基:為皮膚老化的主要原因,會攻擊細胞同膠原蛋白,但一般外用產品或者美容儀對清除自由基嘅效果有限,需要內外結合去處理。
  3. 內在因素難靠外用解決:遺傳(例如天生油脂分泌較多)或內分泌失調(例如長期熬夜或壓力引致荷爾蒙波動),外用方法作用有限。

從內到外的護膚策略

要使肌膚由內而外煥發光彩,歐美流行的「由內至外美容」(Inside-out Beauty)理念指出,內在健康直接影響皮膚狀態。建議飲食中增加抗氧化物質,如多酚(植物天然成分,能中和自由基並減輕炎症)、Omega-3(強化皮膚屏障)及膠原蛋白(提升肌膚彈性),同時減少高糖高油食物攝取,以避免糖化反應。若香港人生活繁忙,難以改善飲食,可考慮選用優質營養補充劑,簡單從內在支持皮膚健康。

投資」小貼士

在考慮下一個護膚「大投資」前,不妨先檢視幾點:

  1. 飲食中攝取的抗氧化物質是否足夠?
  2. 生活習慣能否小幅改善,例如多睡一小時或做好防曬?
  3. 是否需要簡單補充劑來彌補飲食不足?

 

香港人「搵食艱難」,追求「快靚正」無可厚非,但護膚需「迴避風險,長線投資」。從內而外打好基礎,外用產品才能事半功倍,實現持久美麗。

 

 

聲明:本文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和教育用途,不構成醫療建議。如有任何健康問題或疑慮,請諮詢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士。本文內容不應用於診斷或治療任何疾病,也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。在開始任何新的飲食方案前,請先諮詢你的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