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香港正值流感高峰,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,因流感相關入院的人數急劇增加。同時,新冠病毒變異株在多國引發新一波疫情,讓大眾再次關注如何從營養科學的角度提升免疫力。國際期刊《Phytotherapy Research》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,詳細探討了天然存在於常見蔬果中的「槲皮素」(Quercetin)的抗病毒潛力。研究指出,槲皮素可能通過多種機制抑制包括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在內的9類病毒活性,為日常防護提供了新思路。

解密槲皮素:從抗氧化到抗病毒的全面探索

槲皮素屬於黃酮類化合物,廣泛存在於蘋果、洋蔥、羽衣甘藍和莓果等食物中。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其具備抗氧化與抗炎的多重特性,而最新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其強大的抗病毒潛力。槲皮素主要通過以下三大機制實現抗病毒作用:

  1. 封鎖病毒入侵通道
    槲皮素能夠抑制流感病毒的「神經胺酸酶」(NA)和新冠病毒的「棘突蛋白」(S蛋白),阻止病毒附著於宿主細胞的關鍵步驟,猶如為細胞建立了一道生物防護牆。
  2. 癱瘓病毒複製系統
    槲皮素針對病毒複製所必需的蛋白酶(如新冠病毒的3CL蛋白酶和腸病毒的3C蛋白酶),能競爭性地抑制其活性,從源頭阻斷病毒增殖鏈。
  3. 調節免疫平衡
    動物實驗顯示,槲皮素可降低感染後促炎因子(如IL-6TNF-α)的水平,減少「細胞激素風暴」的風險,對長者及慢性病患者尤為重要。

科研實證:槲皮素對9類病毒的抑制潛力

該綜述研究彙總了37項實驗室和臨床前研究,證實槲皮素對9個病毒家族展現出廣譜的抑制效果,其中包括:

  • 甲型流感病毒(H1N1
    槲皮素的抑制效果與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(Oseltamivir)相當,並能減輕肺炎等併發症。
  • 新型冠狀病毒(SARS-CoV-2
    分子對接研究顯示,槲皮素與新冠病毒3CL蛋白酶的結合能力優於部分合成抗病毒藥物。
  • 單純疱疹病毒(HSV
    對抗藥性病毒株仍有效,並能降低病毒復發的頻率。
  • 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
    槲皮素能減少支氣管上皮細胞的感染程度,緩解咳嗽等症狀。

此外,槲皮素對其他病毒,如乙型肝炎病毒(HBV)、人類免疫缺陷病毒(HIV)、埃博拉病毒(EBOV)等也展現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。


機遇與挑戰並存

儘管槲皮素在實驗室研究中展現了廣譜的抗病毒活性,但其臨床應用仍面臨挑戰。其中,口服槲皮素的生物利用率較低(僅約2%),這成為限制其療效的主要瓶頸。不過,其衍生物如槲皮素-3-O-葡萄糖苷(Isoquercetin)在穩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上有顯著提升,為臨床轉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


槲皮素作為一種天然存在的黃酮類化合物,具有抗氧化、抗炎及抗病毒的多重作用,尤其在針對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研究中展現出潛力。隨著未來更多臨床研究的開展,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或將成為抗病毒療法中的重要一員,為公共健康提供更多可能的解決方案。

 

參考文獻:

Di Petrillo, A., Orrù, G., Fais, A., & Fantini, M. C. (2022). Quercetin and its derivates as antiviral potentials: A comprehensive review. Phytotherapy Research, 36(1), 266–278.

 

聲明:本文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和教育用途,不構成醫療建議。如有任何健康問題或疑慮,請諮詢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士。本文內容不應用於診斷或治療任何疾病,也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。在開始任何新的飲食方案前,請先諮詢你的醫生。